文字的力量

你认识这是什么字吗?

(结尾会揭晓答案)

这种难以辨识的文字,就是甲骨文。目前已发现大约 4500 个单字,仍有近 2/3 无法释读。

因此,中国文字博物馆以最高 10 万元 / 字重金悬赏破译人员,可谓一字千金。

(奖项自 2016 年公布以来,仅 1 位获得最高 10 万元奖金,下图为奖金获得者复旦大学蒋玉斌的研究成果,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或许你也可以尝试破解以下尚未被识别的字,只要足够“幸运”,你也能斩获大奖。

(未被破译的甲骨文列举,破译甲骨文需要刻苦努力研究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已进行两批甲骨文释读征集评选活动,具体情况可关注中国文字博物馆官网,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在这重奖的背后,你可曾想过,甲骨文为何如此重要?

或许那段历史太过久远,或许我们对当下的汉字习以为常,很难会想到如果没有文字,我们的历史会是怎样?

(卜骨刻辞,摄影师@柳叶氘,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当我们好好审视一番,便会发现甲骨文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世界”,一个可以让古今对话、诗篇纵横的新世界。


01 无字时代

在文字诞生以前,经验通过语言沟通,历史通过口耳记录,大脑是唯一的记录“机器”。但这台机器因人而异、有好有坏,经常遗漏或出现偏差。

(红陶人头壶,图片仅为示意,图片来源@西安半坡博物馆,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怎样才能有一种消除遗忘与偏差、准确记录和传达信息的“机器”呢?

古人开始了尝试。

距今 8000 多年前,在今河南舞阳贾湖村,不知是哪位古人在某场宗教活动之后,费劲心力地在坚硬的龟甲上刻下一个眼睛形的图案,以此来传递或记录某种信息。

(贾湖遗址刻符龟甲,为龟腹甲,其上的符号像一只眼睛,具体含义已不可知,摄影师@包浩霖,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直到又过了 5000 年,一个形状极为形似的文字出现在龟甲上,它被专家识出,即如今的“目”字。

(甲骨文“目”字,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但贾湖村先民的寥寥数笔,会是最早的文字吗?我们并不敢肯定,只能谨慎地把它当作符号,而非文字。

(贾湖刻画符号列举,因没有规律,尚无法识别,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距今 6000 多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一群崇拜太阳的先民们,认为太阳是由鸟儿托运才能升起降落,于是他们设计了一幅为主题的图案,并将其刻在珍贵的象牙制品上。

(“双鸟朝阳”牙雕,反映了古人对太阳和鸟关系的认识,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这其中另外一位先民,则在崇拜太阳之外也想展现一下离自己更近的事物,或许在捕获到一头野猪后不满足于口头上的喜悦和炫耀,想要更长久地宣扬自己的“战绩”,于是在陶器上“画”出了这只猪的形象。

(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摄影师@柳叶氘,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这些出现在器物上的图案超越语言、跨越时空,留存至今,让 6000 多年后的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世界。

(河姆渡文化鱼藻纹陶盘,图案可能为鸟和藻类植物,图片来源@浙江省博物馆,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图像不仅能美化装饰,还能记录和传递信息,一时间,中华大地刮起了一场图案风潮,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在陶器上作画。

(鱼纹彩陶盆,摄影师@包浩霖,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鸟、鱼、蟾蜍、蜥蜴、花朵等动植物,三角形、菱形、弧形等几何图形,传递着他们的审美、信仰、情感,甚至是故事。

(部分彩陶纹饰列举,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其中,河南汝州阎村人在陶缸上画下鸟、鱼、钺三种元素,很可能表达了一场以鸟为族徽的部族征服以鱼为族徽的部族的故事。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摄影师@柳叶氘,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甘青的马家窑人在陶盆上画下某场重大活动时,众人手舞足蹈、载歌载舞的场景。

(舞蹈纹彩陶盆,摄影师@龙世杰,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但或许“写实”的绘画风格费时费力,人们遂对其简化、再简化,甚至抽象到难以辨识的程度。

(鸟纹演变示意,从写实到抽象的发展,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摆脱事物具体形象凝炼为“简笔画”的形式,开始大量出现。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安徽蚌埠双墩遗址等都在陶器上发现有较多刻画符号,这些“简笔画”基本都是孤立地存在,缺乏语境,造成我们对其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只能保守地称其为刻画符号,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到距今 5000 年左右,已步入文明阶段的良渚先民或许为了更有效的传递信息,将多个刻画符号组成了“句子”。

(刻符陶罐,有学者认为其上的刻符是文字,解读为某人在某地捕获老虎,摄影师@明天会更好,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距今 4100 年前,山东邹平丁公村的先民们也开始了这种“造句游戏“。

(丁公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是古彝族文字,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但随着社会更加复杂,这些记录和表达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接下来,在图像和符号的基础上,一场文字风暴即将开启,一场改变历史、影响深远的造字运动悄然而至。


02 造字风暴

至少在 3300 年前,古人已经开始海量生产文字。

(朱书扁壶,距今 4000 年左右的山西陶寺遗址发现毛笔书写的两个字,释读目前仍有争议,有“文尧”、“易文”、“文邑”等不同观点,并认为其与甲骨文为一个体系,表明文字的诞生很早就开始了,摄影师@王宁,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其中有一种文字类型,它们仿佛自己会说话,无论古今、无论老幼,一看便懂。

鹿字,就写成鹿的样子,

(甲骨文“鹿”字,图片仅为示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字,就写成鸟的样子。

(甲骨文“鸟”字,图片仅为示意,摄影师@关翔宇,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这种“画成其物”的造字方法,谓之象形。

象形可以让古人所看到的一切都成为造字的素材来源,世间的万物都卷入了这场造字风暴: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甲骨文“月”字,图片仅为示意,摄影师@山风,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草木生灵、

(甲骨文“禾”字,图片仅为示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生活器具等,都被形象地“临摹”出来。

(甲骨文“鼎”字,图片仅为示意,摄影师@杨敏芝,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然而仅通过象形造字远远不够人们使用,比如较为抽象的概念家,该如何表示呢?

于是,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文字进行组合,创造了更多的字。

在古人眼中,家是居住的地方,所以要有房;

(房屋形状仅为示意,图片来源@汇图网,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房子附近还饲养着当时人们最重要的财富之一,猪;

(甲骨文“豕”字,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有房有猪,一个幸福的、安全的、让先民们无比向往的就诞生了,普通、真实而又温情。

(甲骨文“家”字,该字亦有其他解释,图片仅为示意,图片来源@汇图网&图虫创意,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这种极富表现力又蕴含深意的造字方法,是为会意。它让古人得以创造更多充满智慧的文字。

比如,男子娶亲成家,家中有女为安,

(甲骨文“安”字,女子在家中为安,另有女子在野外危险,在家为安的解释,图片来源@汇图网,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房屋被烧为灾。

(甲骨文“灾”字,另有其他解释,图片来源@汇图网,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除此之外,古人在造字时还会采用添加标注的形式来表达其含义。

比如,创造具有方位概念的字时,先有一长横,上面加一短横为上,

(甲骨文“上”字,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下面加一短横为下。这种造字方法是为指事。

(甲骨文“下”字,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象形、会意、指事这些造字方法,让古人创造了大量的字。

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为“人”字,

(甲骨文“人”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在人的不同部位以圆弧标注,分别为臀、

(甲骨文“臀”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尾、

(甲骨文“尾”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身,

(甲骨文“身”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身子里怀有孩子为孕,

(甲骨文“孕”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女子生产之状为(yù),

(甲骨文“毓”字,生育之意,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婴儿出生后抱着像在哺乳,为乳,

(甲骨文“乳”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而人似在小便为尿,

(甲骨文“尿”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似在大便为屎......

(甲骨文“屎”字,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但即便如此丰富,也仍未能满足人们的使用,于是古人奇思妙想,把两个既有文字一个充当形旁、一个充当声旁,从而组成一款新字,有形有声,谓之形声。

比如,在创造与女性有关的抽象文字时,以“女”为形旁指示性别,以“未”为声旁指示读音,组成了有女子辈分含义的妹。

(甲骨文“妹”字,汉字的读音会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但大多数形声字在此过程中其读音仍与其声旁的读音保持高度的同步,为便于大家理解,图中的读音选取现代汉语普通话,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然而字的数量不能无限增加,数量太多势必会增加人们学习掌握文字的难度,但社会又在不断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怎么办?

答案便是一字两用,甚至一字多用。

鼎,本指饮食器具鼎,因多用于祭祀,在一定语境中被借用为具有占卜含义的字“贞”。

(甲骨文“鼎”字的两种含义,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本指月亮,不仅被引申为月份的月,又被借用为具有傍晚含义的夕。

(甲骨文“月”字的两种含义,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这样海量的造字和别出心裁的用字,基本满足了古人记录和表达的需求。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这些“新鲜出炉”的文字主要“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故被称为“甲骨文”。

(兽骨包括牛骨、虎骨、鹿骨等,摄影师@宋鹏,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此外,文字刚刚诞生不久,其“书写”尚未定型,结构、文字方向还很灵活,正写反写均可。

(甲骨文正反书写示意,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也正因此,商代第一鼎根据铭文命名究竟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至今纷争不断。

(后母戊鼎及其文字,下图图名采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命名,摄影师@柳叶氘,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总之,一个个文字诞生了。而它们对我们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03 字里乾坤

在商代,文字是高新产品,只被王室贵族掌握和使用。当商王捕获一头凶猛的老虎时,会取出虎的骨头,刻上文字,以此铭记。

某日,商王显然对自己的狩猎成果十分满意,不惜花费重金用珍贵宝石镶嵌文字,以记录“战绩”,彰显实力。

(虎骨刻辞,图片来源@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贵族臣子也会依靠文字名留青史,他们偏爱在青铜器上铸上家族“logo”,表明所有权,

(在商代,族氏会有特定的族氏族徽,但又与文字有所区别,图像性更强;殷墟目前出土铜器上的族氏名达 100 种,下图为商代部分族徽列举,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或记载自己的高光时刻,告慰祖先。

某年九月,官员戍嗣子,被商王赏赐二十朋贝(钱财),这对他来说可谓光宗耀祖。于是,戍嗣子用这些赏赐做了一件铜鼎,并在其上“书写”文字将这一殊荣告诉父亲。

(戍嗣子鼎及其铭文,图片采自秦文生等主编.中原文物大典·文物典·青铜卷,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而文字除了承载王室贵族的可歌可泣之事,还承担了一项事关天机的活动:占卜。

3000 多年前的商人,相信天地间的诸多神灵操控着人间的一切,同时认为人的未来可以通过神灵预知。因此,人们频繁地向神灵祈求保佑。

(寻求神灵保佑的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武丁是商代的第二十二位王,他在位期间,中华大地上方国林立,数量多达上百个。而商是最有势力的存在,因此商人有时自称大邑商、天邑商,

(甲骨文“大邑商”,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即便是强大的商,也避免不了其他国家的侵扰。一天,敌国巴方袭击商的边境,武丁得知后,立即向神灵求助。

他任命巫师用龟与神灵沟通,

(据学者统计,武丁时期商王所得贡龟达 12334 只,除用龟与神灵沟通外还有牛肩胛骨等,下图为“作册般”青铜鼋,摄影师@包浩霖,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首先取其龟甲,经过分割、打磨修整等工序获得相对平整光滑的腹甲和背甲,而后通过钻和凿

制出相应的凹槽,便于之后形成兆纹。

(龟甲整治示意,钻便于显示横向的兆纹,凿便于形成纵向的兆纹,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准备工作完成后,卜师一面念念有词向神求问“派妇好攻打巴方,会受到保佑吗?”一面拿着点燃的硬木炭棒在凹槽处灼炙,直至龟甲发出“噗”的一声,出现裂纹,即卜兆,而甲骨文字亦由此而来。

(龟甲占卜示意,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这种纹路是神的回答,世间能读懂这种语言的,只有包括王在内的少数人。

(目前兆纹的秘密仍未被破解,何种代表凶兆,何种代表吉兆,下图为甲骨上的兆纹,摄影师@包浩霖,制图@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占卜结束后,人们会向神灵祭祀,祭祀中会使用牛、羊、猪等动物,有时还会残忍的使用活人祭祀。有文字记载,某次用人祭祀的数量或高达千人。

(据统计,从盘庚迁殷到帝辛亡国,统治者用人牲达 13052 人,下图为用千人祭祀的卜骨拓片,制图@龙雁翎 / 星球研究所)

最终为了记录下这次占卜的内容,以供日后核验,相关人员在龟甲上用文字“写”下了占卜的时间、巫师、事件等信息留作档案。

(龟甲刻字示意,制图@龙雁翎 / 星球研究所)

我们已经无法得知,被商王派出征战的妇好是否受到神灵的保佑取得战争的胜利,但文字记载,妇好曾多次带兵征伐,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

(铜钺,摄影师@柳叶氘,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而让我们惊讶的是,妇好的身份不只是位将军,还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王后),她是如此独特的人物,以至于她频繁地出现在文字里。

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妇好怀孕后,商王十分关切,同样通过占卜的方式向神灵祈求庇佑,言辞中反复地询问妇好生育能否顺利。

(妇好生育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纵使有商王的关心,妇好在生育中仍然没有得到神灵的保佑,刚出生的女婴不幸夭折,这令武丁和妇好悲痛不已。

(妇好生育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除此之外,商王几乎事事占卜,向神灵求助,包括天气、

(天气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农业

(农业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狩猎、

(狩猎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疾病等等。

(疾病卜辞,制图@龙雁翎&刘志鹏 / 星球研究所)

就这样,商人留下近 15 万片甲骨,留下无数“天人沟通”的文字,这些文字跨越时空,成为商人无声的“留声机”,向我们展示着 3000 多年前他们的世界。

如果没有甲骨文,我们不可能对那个时代有如此充满画面感的了解。

如果没有甲骨文,我们甚至不能确定商代究竟是传说还是事实。

(近代以来,曾经很长时间,夏商都被认为是传说而非史实,直到甲骨文的发现实证了商王朝的存在,而如今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因此夏是否存在仍有争论)

如果没有甲骨文,我们的唐诗宋词、文章史籍不知道会否如此繁荣。


04 尾声

世间本没有文字。古人经过漫长的摸索,创造了形形色色的甲骨文,开启了一个文字的世界。

后经 3000 多年的时光,甲骨文不断发展演变,发展为如今洋洋洒洒的数万汉字。

(“中”字演变示意,制图@刘志鹏&袁佳欣 / 星球研究所)

甲骨文作为中华文字的第一缕曙光,见证了古人的造字智慧,记录了商人的社会百态,而后犹如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世界里,中华文明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汇集成二十四史,述说着华夏儿女的生生不息,记录着这颗蓝色星球的大千世界。

(甲骨文,摄影师@袁欢欢)

在这个世界里,圣贤的肉体死去、思想永存,他们得以跨越时空与我们对话。

当你因挫折想要放弃时,孟子会疏导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出自《孟子》);当你自我怀疑、焦虑迷茫时,李白会勉励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将进酒》);当你正经历低谷时,苏轼会告诉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出自《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创造的文字的世界。

如今,正由我们续写新的篇章。

————破译时刻————

开头的甲骨文是“美好”二字,送给你。无论你正身处逆境或顺境,真诚地祝福你拥有美好的未来。


文字的力量
https://mawanli.cn/archives/wen-zi-de-li-liang
作者
O.O
发布于
2024年06月12日
更新于
2024年06月18日
许可协议